Diplazium esculentum(Retz. )Sw. in J. Bot(.Schrader ). 1801(2 ):312. 1803.
根状茎直立,密生须根,先端密被鳞片;鳞片暗棕色或棕色,狭披针形,边缘有黑色狭边和小齿。叶簇生,长 120~180cm;叶柄长 20~80cm,棕禾秆色, 基部密被棕色狭披针形鳞片,向上无鳞片;叶片卵状三角形或阔披针形,长 70~100cm,中下部最宽,宽50~60cm,基部多少变窄,先端羽裂渐尖,向下为一回或二回羽状;羽片 10~20 对,互生,向上斜展, 阔披针形,一回羽状深裂至全裂,中下部的一回羽状,有长约 1cm 的短柄,长 25~30cm,基部 1~2 对较其上的多少缩短,中下部的羽片通常基部最宽,宽10~12cm;中下部羽片的小羽片 10~12 对,互生或近对生,披针形,基部的最长,长 5~6cm,宽 1.5~1.8cm, 先端渐尖头,基部截形或阔楔形,边缘有圆齿或缺刻状齿;叶脉明显,连接,小脉单一,很少分叉,斜向上, 达于叶边,小羽片的主脉两侧发出 4~11 条小脉,小羽片缺刻以下的小脉连接;叶片纸质,干后褐色,无毛。孢子囊群长线形,通常单生于小脉上侧,或在基部小脉两侧双生,不达叶边;囊群盖长线形,膜质,成熟后从外侧张开,易脱落。
产地:布吉(邢福武等 12111,IBSC )、梧桐山(深圳队 890 )、深圳水库(深圳植物志采集队 013632 )。各地常见,生于山地林下溪边或农田水边,海拔100~500m。
分布:湖南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安徽、浙江、广东、香港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和四川。广布于亚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,波利尼西亚也有分布。
用途:嫩叶可作蔬食。